山阳区:“友好社区” 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打造社区友好之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姬姣姣 通讯员 史谦

外卖骑手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就业群体,他们从事的工作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焦作山阳区拥有繁华商圈、城市后巷和众多学校,消费需求旺盛,外卖行业发展迅速,骑手在配餐过程中难免存在迷路、部分小区进入难、缺少饮水休息就餐场所等问题。

为切实解决外卖骑手在配送过程中遇到的“进门难”“停车难”“融入难”等问题,山阳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团结凝聚小哥、融入社区治理、共创美好生活”为目标,以“友好社区”建设为抓手,推动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与社区“双向奔赴”。

信息友好,将“进门难”变为“通行畅”

“我们在进入小区时,常常不让进。有的小区比较大,进去后楼难找,耽误了配送时间。”谈到在配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时,美团橙诺姜河站负责人冯宏远说。

外卖骑手所需就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阳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统筹区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多次到平台站点、社区、物业公司进行走访座谈,针对小区居民担心的安全隐患、物业公司难管理的问题,建立“职能部门 街道 社区 物业公司 党群议事会”的五方协商机制,完善统一备案管理、街道动态反馈、社区(小区)扫码进出的通行制度。

为破解小哥在进入小区后楼难找、车难停等问题,社区党组织牵头,绘制“骑手友好地图”,将小区出入口、楼号、单元号、各类标识、公共设施等信息,在小区出入口进行张贴公示;在小区内部专门划设骑手专属停车位,助力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好找路、好配送。同时,针对小区居民、物业、骑手等不同群体,分类发布“骑手友好公约”倡议书,引导他们互相理解,共同营造关爱外卖小哥的良好氛围。

“现在进入小区,我会第一时间拍下‘骑手友好地图’,小区状况清清楚楚,可给我们省了不少时间,还能多跑几单。”美团党员骑手郑海涛高兴地说。

设施友好,将“无处去”变为“暖心站”

“在社区党委牵头下,通过与合家安物业公司协商,将他们一楼的办公场所作为供外卖小哥休息充电的场地,设立‘小哥加油站’,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外卖小哥只需扫码,即可随时进入,享受温馨服务。”定和街道新兴社区党委书记林巍兴奋地说。

这是山阳区“暖心驿站”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山阳区聚焦外卖小哥配送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休息难、充电难等问题,积极探索推进爱心驿站建设,按照A、B、C不同级别升级了68处“爱心驿站”,在商圈步行街设置A级驿站,统筹企业商户资源,配备水、冰箱、微波炉等系列设施;在全区3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B级驿站,提供就餐、午休、如厕、车辆充电等服务;在环卫港湾、物业公司、爱心商家设置C级驿站,提供手机充电、歇脚乘凉等服务。

服务友好,将“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增量”

“前段时间,社区新聘任的骑手‘流动网格员’魏大哥在小区送餐过程中发现小区里有一只流浪狗。考虑到居民安全,他在‘骑手微信’群中拍照上传照片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处置,确保了居民安全。”谈到“骑手网格员”的作用,新城街道春源社区党委书记赵统虎侃侃而谈。

聚焦引导外卖骑手等新兴领域就业人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山阳区从做优服务、温暖人心抓起,统筹卫健、市场监管、人社、工青团妇等职能部门,发挥行业部门资源优势,聚焦外卖小哥所思所盼,分门别类开展书法绘画、孩子看护、公益讲堂、义诊问诊等活动30余次。针对外卖骑手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山阳区人社局统筹资源设立技能服务站,在全区35个社区建立技能培训服务站点,打造“15分钟就业便民服务圈”,为外卖小哥等群体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服务。

“我们组织新兴社区与16家商户组建了骑手联盟,达成友好协议,为骑手就餐、购物打折,并在商铺外张贴‘骑手友好商家’标识,实实在在为骑手做一些实事。”定和街道组织委员张雅丽坚定地说。

“社区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配送过程中的问题,还为我们提供充电歇脚的场地,我们也想在配送过程中,协助社区开展日常监督、问题收集、情况上报等事宜,共建一个美好社区。”UU跑腿骑手魏国平在社区骑手“流动网格员”聘任仪式上动情地说。

此外,山阳区还建立了骑手积分兑换机制,进一步调动外卖小哥参与治理积极性。目前,山阳区已经引导UU跑腿平台站点25名骑手成立了志愿服务小分队,在配送之余,开展社区巡逻“随手拍”、楼道垃圾“随手清”、共享单车“随手整”、安全隐患“随手报”、文明礼仪“随手宣”等“微服务”,共建和谐友好家园。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