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抓党建 弘孝善 促脱贫 惠长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点击标题下「峄城政务网」可快速关注
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于2月27日召开,区领导尹作义、闫长忠、李义、刘宾以及各镇街、区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区长李义同志主持。区扶贫办传达了上级扶贫会议精神,并作扶贫开发工作报告;相关部门作了交流发言。
区委副书记尹作义同志讲话
尹作义指出:这次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关键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间紧。距离年底考核验收仅有10个月。二是任务重。贫困人口还剩3589人,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三是责任大。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最牵挂的是困难群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最多的也是贫困群众。市党代会、人代会报告中,对扶贫工作也给予高度关注,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峰在参加峄城团报告讨论时,对扶贫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去年,全区实现脱贫13109人,实现了开局之年首战告捷。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推进不平衡。从横向看,扶贫项目、资金等向重点贫困村倾斜的多,而贫困人口占一定数量的“插花村”得到的帮扶不够。镇街之间、部门之间工作推进力度存在差距。部分村居重视程度还不够,一定范围存在“上热下冷”的情况。二是成果仍不稳固。前期虽然部分群众实现了脱贫,但是很脆弱,随时可能面临再次返贫的危险。三是精力不够集中。同时,个别同志拘泥于条条框框,存在不敢担当的问题。
就做好今年的扶贫工作,尹作义强调了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全力聚焦精准,推动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脱贫攻坚,必须抓住“精准”这个牛鼻子。扶贫脱贫,要害在找准“穷根”,方法是靶向治疗。
(一)在聚力突破重点难点上用心用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像吴林、坛山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其他镇街也平均完成75%以上,可以说,现在大部分镇街不再是单一攻坚,而是面临着攻坚、巩固、提升三重任务。大家要适应这种新变化、突出重点、攻守兼备、梯次推进,既要打掉贫困的“标”,还要巩固脱贫的“果”,更要拔掉贫困的“根”。要持续巩固 “重点村”。省定贫困村、市定贫困村,今年都要摘帽退出。要集中突破“插花村”。目前,全区85%的贫困人口分散在303个“插花村”中。如果说我们的省定、市定重点村有每年30万的资金,可以“吃的饱”的话,那么这些“插花村”就存在“饿肚子”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制定这类群众的脱贫办法,确保等措施到村到户到人。要搞好“回头看”。及时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回头看”工作,做到查漏补缺,着力补齐脱贫短板缺项。
(二)在强化扶贫载体上用心用力。一要推进就业扶贫。依托玩具服装、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加大“扶贫就业车间”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就业难题。像峨山扶贫车间就很有特色,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方便了群众。要抓住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设美丽乡村等机遇,在发展农业新业态、培育农业新动能中,找到扶贫切合点。像坛山的中桥蔬菜合作社,已经进行了较好破题,下步要继续做好。要以现有培训为基础,重点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各类实用人才,使其在脱贫攻坚战中建功立业。二要推进产业扶贫。要立足自然禀赋,围绕“种养加”“光电旅”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村增收、户脱贫。在这方面,大家可以因地制宜,像榴园镇的万达石料厂入股、阴平镇卜乐村的光伏项目都是做的不错的,见效也很快。三要推进兜底扶贫。对无劳动力、不具备自主脱贫能力的贫困户,要推进政策兜底,将2017年底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实现脱贫,且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其基本生活水平达到省定扶贫线以上。四要推进行业社会协作扶贫。建立行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掌握进度,切实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在实施动态管理上用心用力。一要守好入口。二要严管过程。三要把好出口。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贫困户长久稳定脱贫,脱贫的过程必须蹄疾步稳,不能心慌急躁、相互攀比。脱贫标准必须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不能简单地把宝压在低保兜底上。要严格退出程序,坚决防止“被脱贫”“假脱贫”“数字脱贫”。
二、全力 “抓党建、促脱贫”,建立长效机制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是抓住基层党建这个根本,既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完善任期管理,又要充实一线队伍,管好资金使用,从而建立长效机制。
(一)选好“领头雁”,配强扶贫带头人。(解决有人带的问题)结合下半年开展的村“两委”换届,提前调研梳理,加强分析研判,全面掌握村“两委”班子运行状况,选好配强扶贫工作重点村支部书记,提高他们的致富带富能力,发挥好“领头雁”作用,真正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二)用好“指挥棒”,把扶贫纳入任期管理。(解决有动力的问题)把精准扶贫纳入目标承诺,列入“一学一议一通报”内容,保证承诺事项有扶贫、民主议事议扶贫、群众监督公开扶贫,真正让扶贫成为村居书记的常态化工作,使之抓在手上、记在心上。
(三)派驻“生力军”,将第一书记向“洼地”聚集。(解决有人帮的问题)在人员的选派上,要做到因村配人,人岗相宜;在村的选择上,要突出重点,向扶贫工作重点镇、重点村倾斜,有所侧重,避免“撒芝麻盐”。
(四)设好“警戒线”,保持扶贫一方净土。
三、全力加强孝善文化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
全区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近50%,70岁以上的老人有5057人,占了近三分之一,并且这部分人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大。做好这部分群众的脱贫工作,不仅关系脱贫任务的完成,还关系我们社会道德底线。
(一)完善孝善扶贫机制。(解决机制问题)要按照“政府主导、家庭为主、子女首孝、社会互助”的原则,深入引导村居建立家庭养老孝心基金,设立专门账户,安排专人管理,按期足额发放,不断扩大孝心养老基金的影响面和覆盖率。同时,加强社会扶贫平台建设,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二)搞好主题创建活动。(解决载体问题)要积极搭建孝善文化建设平台,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峄城好人”和村级“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培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典型。
(三)推进“讲国学行美德”。(解决内生动力问题)“结茧化蝶”,既要“政策温度”,更要“内生动力”。针对农村道德建设,去年我们不少镇街都开展了讲国学活动,有的还组织村民外出学习、第一书记在村宣讲,在引导农村孝老敬老风气上,效果还是不错的。下步,还要继续在这方面下些功夫,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子女树立家庭责任,不仅有敬畏感,而且有荣辱心,认识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从而达到文以化人的效果。同时,要想办法解决子女心气的问题,让不履行义务者忐忑不安、寝食难安;让履行义务者,不仅有面子,而且有里子,在民生保障政策上给予倾斜,切实把孝老敬老的主动权还给家庭。
四、全力加强领导,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一)精力上再集中。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算好政治账、时间账、措施帐,做到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要挂帅更要出征,层层传导压力,增强内生动力。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做好脱贫攻坚这篇大文章。区扶贫办要牵头落实好月例会制度,互通情况,推动落实,打好扶贫攻坚整体战。
(二)作风上再提升。我们常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在扶贫工作中,贫困群众就是我们的“东家”。大家都知道扶贫工作不好做,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的话就是“全面脱贫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这就要求大家,既要坚持以创新精神谋划扶贫、推动工作,当好实干家、促进派,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从成功扶贫实践中形成可嫁接、可复制、可放大的经验做法,形成越干越敢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想干的良性循环。
(三)督查考核上再严格。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要“双公开”,进行差异化排名打分,让扶贫开发工作干有方向、干有责任、干有成效。
(四)典型带动上再加强。要加强典型带动,大力创建扶贫示范点,确保工作有说项、有看项。要坚持产业开发、旅游带动、脱贫致富和农村党建的有机衔接,整合各方资金,重点建设,倾力打造,使之产生洼地效应、集聚效应。比如阴平斜屋村,一是有很好的枣资源,可以引进大枣深加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二是有资金互助社,可以承接金融试点改革,扶贫资金入股后可以给贫困户分红。三是有山有林有传说,央视直播《晒秋》提高了知名度,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举行采摘活动。四是通过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可以实现班子建设和扶贫开发双提升。综合这些工作,在一个村里可以汇聚特色产业、试点改革、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等多项工作,这就是集聚效应,就是集中用力,真正起到“打造一个点,看项一大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