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县域城市基层党建“海宁样本”!要怎么做?(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

“一些居民刚刚搬迁进来,文明停车的意识还有欠缺,‘帮帮团’要想想办法……”昨天,海宁市硖石街道竦秀景苑小区“红色物业”议事会召开了一次例会,业委会、物业、社区等各方14名代表成员坐到一起,围绕着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竦秀社区是海宁市数十个城乡一体新社区之一。“‘乡里乡亲’要变成‘楼上楼下’,一定会出现很多新问题。”在海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看来,城乡一体新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深水区”,村民变成居民,环境要怎么适应?村集体变成居委会,人要怎么转、钱要怎么管?这些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打造全国县域城市基层党建“海宁样本”!要怎么做?(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

怎样蹚过“深水区”?“抓好基层党建。”海宁的回答掷地有声。作为中组部城市基层党建直接联系点和省委组织部直接指导点,近年来,海宁市坚持将城乡一体新社区改革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进行重点突破。今年3月,该市专门出台实施意见,以城市“一盘棋”的理念,加大撤村建居力度,并把城市区域内的所有村改居社区纳入城市社区管理范畴,并在优化组织构架、加强专业支持、提供精细服务和构建多元保障等四方面发力,确保村改居社区理念转变、模式转型、责权利对等。

竦秀社区的“红色物业”议事会就是城乡一体新社区改革中,治理理念转变的一个典型。面对从“村”到“居”转变过程中的种种复杂局面,社区党组织整合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共建单位、楼道红管家等资源,建立“红色物业”联动议事服务机制,通过“党建 治理”“党建 法治”“党建 共建”,让党的服务延伸进小区、进楼道,既满足了城乡一体新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又推动社区紧跟上现代化城市建设、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步伐。

村改居,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形态。在海宁,城市党建引领下的村改居工作涉及更多层面的治理体系改革。

去年,硖石街道荷叶村部分区域启动了征迁工作,一部分村民分散搬迁进了附近的城市社区。这些居民离开了村庄,又在现居地社区里没有户籍,服务要怎么保障?“人户分离不代表服务脱节。我们还是‘一盘棋’,要给每一户村民充分的服务保障。”荷叶村党总支书记都甫珍告诉记者,今年起,该村试点按照每户每年150元的标准,为已搬迁村民购买物业服务,这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也让他们对城市社区的新生活产生了更多归属感。

区划怎么变,人就怎么转,钱就怎么管。目前,《海宁社区专项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城乡一体新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公益性支出的指导意见》都已配套出台。另据统计,当前海宁全市涉及街道内设机构设置、社区布局规划、“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改革等20余条重点任务已全部完成。在海宁市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村民变成了市民、村干部变成了城市社区干部,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红色物业”,强化了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社区治理理念现代化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

“海宁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有不少经验值得推广。”日前,浙江省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专家来到海宁市考察,走访多个社区后,专家团给出了这样的高度评价。根据海宁市相关规划,到2035年,海宁市域将新增80个社区,其中30个社区集中在市区。在不断引导城市化进程中符合条件的集聚区转型为城市社区的过程中,海宁坚持改革先行,不断加快推动品质化城市建设的步伐。(来源:嘉兴日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