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以心聚“新” 激发“三新”领域党建活力(三新组织党建)

【多彩新论】以心聚“新” 激发“三新”领域党建活力(三新组织党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

当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下称“三新”)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的重要力量。如何加强“三新”领域党建工作,让其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是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推动“三新”领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是增强党在新兴领域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的现实需要。针对“三新”领域就业群体流动性大、分散性强、联系面广的特点,打破地域、行业、单位的限制,采取建立行业党组织、区域党组织、流动党组织等方式,实现党组织有效覆盖。充分发挥行业主管作用,选派党建指导员扩充党建力量,常态化开展党建活动,逐渐把“最活跃的地带”打造成“最坚强的阵地”。

解决急难愁盼,提供精准、贴心服务,是提升“三新”领域就业群众归属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注重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党群工作站、文化站等场所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暖心驿站”,彰显党组织关心关爱;另一方面,畅通倾诉渠道,完善协调服务保障机制,发挥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热情群众等群体力量,及时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切实增强“三新”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新”领域就业群体具有潜力大、活力足、分布广等特点,是优化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贴近群众的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网格治理、志愿服务、文明宣传等工作,充当基层党组织的“眼睛”“耳朵”,发挥文明“宣传员”、安全“监督员”、形象“展示员”的作用。此外,“三新”领域就业群体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要鼓励引导他们利用新工具,在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城市文化特色,增加城市文化竞争力,让抓党建工作与抓经济文化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华姝

编辑 晏惠轩

二审 孙蕙

三审 张齐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