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变“致富田”!惠东梁化党建引领有妙招(惠东梁化征地)

作为农业大镇,耕地资源是梁化镇赖以发展的根本。当前,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梁化镇着眼于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围绕“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参与”三个维度,不断亮出新招、奇招,以创新举措推动撂荒地复耕工作取得新成效。

数据显示,2022-2023年期间,梁化镇均按要求完成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共完成复耕339.6亩。今年内,该镇已完成复耕复种134.58亩。

创新党建责任田 汇聚力量助复耕

梁化镇地势平坦、耕地广阔,拥有耕地面积约4.3万亩,除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外,梁化镇还盛产梅菜、青枣、火龙果等经济作物,是传统的农业大镇。2022年,该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不过,因部分耕地的生产条件较差,沟渠水利设施不完善、土质改变、地势低洼容易水淹、边坡地易旱等原因,梁化镇的耕地撂荒现象也并不少见。

为抓好撂荒地复耕工作,梁化镇坚决扛起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政治责任,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梁化镇创新提出班子责任田、干部责任田的复耕举措。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小禾洞村,梁化选取100多亩的撂荒耕地作为责任田,由政府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牵头,动员组织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复耕复种,以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新模式取代传统的自耕自种。在全镇党员干部的跟踪监督下,重新“唤醒”了耕地资源新活力,并以“典”带面逐步在全镇推行,为解决耕地“无人种、谁来种”的问题找到了新出路。

此外,梁化还通过协调农技轻骑兵科技特派员等,推广适用耕作模式、推广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提升撂荒耕地的科技种植水平;调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力量,实施抗旱品种试验试种、小微水利改造项目等,改善撂荒地基础设施,推动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特色农业促发展 联农带农兴种植

提高种植产出、让农民种植有收益,是减少耕地撂荒发生的关键。

依托有机蔬菜、梅菜等特色农业产业,梁化镇正以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产业强镇为牵引,通过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把“撂荒地”变成“菜篮子”,助力农户增产增收,提振种植信心,实现“以种助收、以收促种”的良性循环

梁化镇是“惠州梅菜”主产区,为扩大富农效应,梁化通过擦亮“越王菜”“特石有机蔬菜”等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价值,提升农户种植意愿,助力撂荒耕地整治。

强化联农带农,拓宽增收路径。梁化镇有农业龙头企业7家、家庭农场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家,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党支部为引领,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梁化镇积极探索“企业 党支部 农户”“企业 合作社 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通过订单收购、利润返还、生产托管等多种方式,拓宽联农带农路径。

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撂荒地资源,推动“小田变大田”改革,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2023年,带动农户4981户,户均增收3848元。

激发产业活力,提高种植效益。计划每年安排150万元驻镇帮镇扶村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技术改造升级、农产品宣传推广等,进一步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活力,以推动农业种植促进梁化产业发展,让“撂荒地”重新变成“致富田”。

南方 记者 乌天宇 通讯员 陈鹏

【作者】 乌天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