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攻略:如何提升党的组织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

新时代党建攻略:如何提升党的组织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

新时代党的组织生活质量提升策略与经验分享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宝贵的组织生活提升策略。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党的组织生活质量。

一、强化主体责任,确保组织生活有序开展

首先,要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不允许存在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因此,全党同志应提高思想认识,确保组织活动时间充足、经费到位、工作落实。

其次,突出“关键少数”的作用。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是支部组织生活的核心力量,对整个组织生活的开展具有引领作用。因此,要强化对支部书记的考核管理,推动支部组织生活的高质量开展。同时,要加强党组织书记的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深刻领会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让党组织书记自觉承担起抓党建的政治责任。

此外,要切实压紧压实大抓基层党建的主体责任,形成党组织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管党治党责任体系。制定具体的任务清单,让班子成员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党建项目得到有效推进。

二、强化直接责任,实现齐抓共管、层层落实

各级党组织要承担起抓组织生活的直接责任,通过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直接联系点等方式强化责任延伸,增强工作合力。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党支部的领导与管理,通过配备专职副书记、党务干部、第一书记等手段强化与基层的联系。

三.加强评议述职,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行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党组织负责人述职评议制度,是新时代下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述职评议,可以全面了解党组织书记在履行党建工作责任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也可以激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热情,推动他们更加积极地履行职责,确保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新时代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需要全党共同努力,通过强化主体责任、直接责任和评议述职等手段,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选配强化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支部书记与委员的领导角色,是党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此,我们必须精心选配专职党务干部,并加大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的培训力度。

首先,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将政治强、素质高、作风优良的人才纳入党组织领导班子。同时,积极探索党务干部的培养模式,选拔有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进行培养锻炼。对于农村街道社区党支部,考虑建立专职党务干部制度,实施脱产管理和工作。例如,德州市陵城区已经规范了机关党建机构的设置,明确了专职党务干部的任职资格条件,并严格了选任流程。

其次,为了满足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必须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使他们全面掌握党务工作的基本知识、政策和方式。为了更有效地确定培训需求,我们应关注平时党务工作中的问题、党建考核中的普遍性问题以及通过专题调研收集的意见建议。根据岗位需求和职责,分类确定培训内容,为不同层级的党务干部提供量身定制的业务培训。

再者,对于培训活动的组织,我们应按照分类负责的原则,分级分批分期进行。实行结对帮带制度,做好新任党务干部的传帮带工作。此外,丰富培训形式,通过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现场示范等方式加强党建业务培训,并建立线上交流平台,方便学员实时沟通。

最后,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必须对学员进行严格考核。通过组织闭卷考试等方式,实现以考促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提高党务干部的业务水平,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专职党务干部在基层党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需进一步强化其在机关党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优化选拔机制、强化培训措施和严格考核评估,我们能够更好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为党组织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新时代党建攻略:如何提升党的组织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致力于推进党的基层组织架构和活动方式的革新。根据党章党规的规定,我们致力于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对于作为党内生活重要载体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推动其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基层党组织的特性,我们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与时俱进。

以强化党性为核心,营造浓厚的政治氛围。党组织生活是我们进行党性锻炼的重要渠道,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纪律性。为了增强组织生活的活力,我们必须突出党性观念,严格纪律要求。活动场所的设计要体现党的元素,如党徽、党旗的摆放,同时,要将党组织生活与其他的文体活动、学术研讨明确区分开来,确保党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和政治性。

以提升素质为根本,全面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党员是组织生活的主体,增强组织生活活力需要全体党员的参与。活动内容应满足基层党员的需求,结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创新党课教育,将部分组织生活搬到红色教育基地等。

以服务大局为导向,扎实推进中心工作。我们要将组织生活的活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以通过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结合中心工作,助推发展。同时,补齐基层党建工作的短板,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提高保障水平。

夯实基础,确保保障措施的落实。我们要强化有效保障措施,确保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这包括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活动经费保障和活动阵地建设。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报酬保障。同时,全面落实党建工作经费专项计划,延伸到各类基层党组织,实现财政对各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和党员活动专项经费的全面保障。

关于顶层设计与基层组织生活考核管理的深度探讨

构建新的基层党建工作成效评价体系,强化组织生活的考核管理,对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深远意义。这不仅关系到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更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注重考核内容的导向性

实施基层组织生活考核制度,旨在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现行的考核工作往往存在重资料轻实绩、重年终轻动态、重考核轻使用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实际成效,关注基层党组织的日常活动和工作开展情况,真实反映其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创新考核形式与方法

现有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方法虽然多样,但存在随意性大、测评公正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公正的考核方式,如采用量化考核、实地考察、群众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减少主观臆断,增强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三、完善考核结果的运用机制

目前,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的运用机制尚不完善,考核结果往往仅限于考核本身,与奖惩措施、干部选拔等实际工作的衔接不够紧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结果的运用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增强考核的激励作用。

四、着眼顶层设计,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党组织生活的考核管理相结合,明确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通过完善考核体系,确保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促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从考核内容的导向性、考核形式的创新性、考核结果的适用性等方面入手,全面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考核工作,积极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成效评价新体系,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我在岛屿读书#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