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具体举措(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具体举措有哪些)

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具体举措(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具体举措有哪些)

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具体举措

一是推行“民情日记”和“阳光公示”制度。在全县镇(办)领导、驻村(社区)干部、包扶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主要村干部中全面推行“民情日记”制度,印发日记册3000本。严格按照“一日一记、一月一审、一季一晒、一年一评”的要求,每天根据工作计划和实际记写。同时,结合“四议两公开”制度和农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在精准扶贫对象核查及数据清洗等工作中全面推行“阳光公示”制度。

二是强化贫困村班子建设。对全县所有贫困村党支部班子进行研判;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由县委常委挂帅、乡镇党委书记包抓、第一书记主抓的整改队伍,整顿进度一月一报,特别是对4个班子不全的村及时配齐了班子。

三是加强第一书记管理工作。针对第一书记工作存在的派驻村与“两联三包”村不对应、第一书记管理不规范、有关待遇未落实等问题,发挥第一书记作用,为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进一步加强第一书记管理,我县对38名驻村坚持不好、履职尽责不到位的村第一书记,进行了调整、更换,并面向全县第一书记开展《塘约道路》征文活动,重点谈书心得体会,谈村集体经济现状分析、问题剖解、发展思路对策等。

四是充实贫扶贫工作力量。按照把最硬的干部选配到扶贫战场上的要求,对全县能力强、素质高、作风过硬的干部进行了重新筛选,将包扶干部由原来1231名优化压缩到649名,每人原则帮扶2户;整合“两联三包”包扶单位干部、精准扶贫联户干部、镇办驻村干部和村级干部4支力量,组建了109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和57支贫困村脱贫攻坚队,脱离原单位驻村开展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选派4名第一书记和4名村支部书记参与了全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对全县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进行了党务知识、精准扶贫政策法规专题培训,编发《志丹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知识读本》3000册。

五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出台了《志丹县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全县109个村全部有了以苹果产业为主导的村集体经济,其中果园面积1830亩,所有村集体经济都签订了土地承包、流转合同,公证程序等正在逐步履行中,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划分和债务收益分配,部分村已经形成的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方案。

六是探索推行有效的脱贫攻坚模式。在全县推广“1 1 1”结对帮扶(一名帮扶领导提升,一名贫困户攀升、一名农村党员托底)、“帮一带十”(一名村班子成员或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帮扶一户贫困户脱贫,同时带动十个农户发展产业)等扶贫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七是落实“三项机制”。能上能下方面:将3名优秀镇长转任为镇党委书记;4名优秀镇人大主席(人大主任)和便民服务中心总支书记转任为镇长或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1名主任科员转任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5名优秀镇党委副书记提拔到正科级岗位;3名优秀一般干部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对8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科级领导予以免职。鼓励激励方面:修订完善了《志丹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实施办法》,配套出台了《月通报、季讲评、专项观摩、督查约谈实施细则》,《志丹县推行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和分级定薪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管理考核的意见》、《志丹县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志丹县“两联三包”工作管理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明确包扶工作职责的通知》等办法制度。“七一”前夕对1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0名优秀共产党员、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5名优秀第一书记进行了表彰奖励。在容错纠错方面: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进行划定,明晰容错的具体内容和范围,精准甄别为公与为私、失误与失职,做到容错不容贪、容错不容罪。使全县干部既能甩开膀子有作为,又能明确界限不乱为,通过细化提出申请、调查核实、认定反馈等程序,对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及时给予容错,让大家放心干事创业,大胆开展工作,提倡少犯错误干实事、不犯错误求创新,并在出错后及时纠正,避免再走弯路。

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具体举措(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具体举措有哪些)

志丹网宣 网信志丹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