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该怎么考核?(基层党建工作该怎么考核呢)

考核是干事的“指挥棒”,也是成事的“助推器”。在基层党建考核工作中,我们梳理了一些做法和体会,和大家做个交流。

把责任主体考准

要围绕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基层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聚焦履行责任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成效来开展工作考核,避免仅仅从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层面开展考核评价。考查具体的事项,要以“责任主体是否正确履行责任”为基点,进行延伸和下沉,始终保持聚焦责任主体不偏离。因此,在设计考核指标时,要把考核的侧重点放在责任主体是否履责上。考核组进驻后,通过考核方案、见面会等方式清晰指出考核的具体对象,向责任主体传导压力,让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等责任主体“就位”。不能出现“工作部门手忙脚乱,责任主体若无其事”现象。

把履责效果考透

面对考核对象,要强化问题意识和结果导向,不能说什么就听什么、提供什么就看什么,或者蜻蜓点水一般一带而过;而要多看几处、多问几句,从各项工作措施中考查实际成效。比如,某党组织全年开展了几十次理论学习,要问问领导干部有什么学习体会,哪一次让自己受到的洗礼和触动最深刻,对于工作实践有哪些指导作用。要关注细节,善于通过细节来考察工作的规范性,从而形成真实的、具体的整体评价。形式最终要服从于效果,基层一线和车间班组的工作,只要效果好、反响好、党员群众认可就行,不必拘泥于形式。

把考核方式用活

常见的考核方法,主要是翻阅台账、查阅资料,即通过文字了解工作情况。在这种考核模式下,一盒盒计划、方案,一堆堆总结、报告,往往成了迎检工作的主角,公文写作水平、档案工作水平甚至会影响到考核成绩。文字记录是工作开展的重要体现和载体,但要真正把情况考查准确,需要借助多维度、多层次的考核方式。考核某项履责过程,还可以面向受众开展问卷调查,考查其满意度评价;针对特定对象开展个别访谈,从侧面了解履责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组织一定范围的效果测试,对其实际效果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