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柱:发展党员中心户 群众致富不愁路(党员发展中心是干什么)
前沿时报贵州讯(记者 刘鹏飞摄影报道)村寨四周群山环绕,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小河流水清澈见底,村寨内阡陌交错,鸡犬相闻,一片片刚刚抽穗拔节的稻田随风摇漾,从村寨中走向田埂的百姓见陌生人走过,笑容可掬的问候着:“吃晌(中)饭了没。”
这里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瓮洞镇光明村,村支书蒋文彬指着山头感慨道:“守着好生态、好环境,以前由于找不到致富带头人,即便找到好产业也难以持续发展,村民们的日子依旧过得苦不堪言。”
据了解,光明村是由原来的梭坪村、克寨村合并而成,现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1007户、3568人,有贫困户116户208人。
如何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由谁来带领大家致富?镇、村两级党委为找到致贫的问题所在,光明村“对症下药”,按照居住相邻、产业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把乐于服务群众、文化程度高、“双带”能力强、群众信服的党员确定为“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3至7名党员,服务10至15户群众。
村里经研究、筛选,将村民黄大权列为其中一名党员中心户。一方面,因为他前些年流转10多亩稻田,养起了甲鱼,一年下来就赚了十多万元;另一方面,他平时热心公益事业,哪段路被冲毁了,他就第一时间跑去修,谁家的自来水没水了,他去帮忙接,被村民称为“党员中心户公益星”。 村支书蒋文彬说。
黄大权说:“我很荣幸被选上,甲鱼养殖的关键是根据甲鱼的生活特点和养殖要求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而我们村的环境和水质是再适合不过,只要村民们和我一起好好干,一两年就脱贫致富。”
当黄大权信心满满的准备带领大家伙儿致富时,村民们都不信任他,几乎没人参与。那时,大家都很不看好养殖甲鱼产业,觉得以前祖祖辈辈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虽然日子过得紧,毕竟有口粮,吃不完的玉米还能当饲料养鸡喂猪。
黄大权不仅没放弃,还依靠自己的养殖经验,在河边修建几个鱼塘,引流水质上佳的河水养殖甲鱼,一年下来就赚了十多万元。看到黄大权养殖成功后,不少村民纷纷主动加入甲鱼养殖产业。
“我们现在跟着老黄养甲鱼,一年下来也有好几万,可比以前种玉米赚得多了。”贫困户村民刘宜玉说。
在党员中心户黄大权的带动,村里4户7人通过养殖甲鱼脱贫。据了解,光明村通过开展以“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将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为主要内容的“四培”工作,半年多来,开展远程教育培训12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300余人次,到三穗颇洞学习1次59人,全村已有5名种养能手、经济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培养出23名党员致富能手。
蒋文彬告诉记者:“这样能够通过党员中心户这种‘小单元’管理模式协助村两委抓好党务村务管理,激发党员中心户‘站好十岗、当好十星’具体行动,党员中心户在协助村务管理、带领发展产业、促进公益事业、引导文明风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现在养了12000只小香鸡,第一批的2000只一个月后出栏。”吴声姣高兴地说,每斤鸡可卖30元,每只鸡平均3斤,2000只鸡就收入18万元。
吴声姣是天柱县瓮洞镇光明村养鸡场的负责人,曾经,她只是一位在家中务农的农家妇女,今年,在光明村“两委”的帮助支持下,她到光明村克寨片三角坡小香鸡养殖基地做负责人。
“这个鸡场是公司和合作社共同办的,我们负责养,待出栏我就可以每只提6元钱,一年下来,也有一笔不少的收入。”吴声姣说。
目前三角坡小香鸡林下养殖基地共搭建了鸡舍100个,基地按照“党建 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发挥“十户一体”产业发展抱团效应。同时,瓮洞镇光明村党建专业合作社还与贵州金凤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每年收取5万元的固定分红,进一步壮大了光明村的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该公司与合作社协定,公司必须优先考虑合作社社员到基地发展养殖,为养殖户提供鸡苗和技术指导,并签订回收协议。
同时,光明村为加大基础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还引进天柱永兴油茶专业合作社建成2600余亩省级油茶示范基地,有机蔬菜基地60余亩,有20亩以上的柑橘基地20户,10亩以上的16户,养甲鱼2户,花卉种植户1户。建成了黔锦装饰企业、天顺达家具加工厂、金鑫家具加工厂等微型企业10余家,为实现光明村产业转型、农民增收和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环境变美了,腰包有钱了,我们的生活也就有盼头了、知足了。”谈及幸福感时,光明村百姓孙永锡脸上洋溢着笑容,光明村的百姓在村党员的带动下,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一片田野中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目前,光明村整合吴绍周将军故居、仙人洞、朝阳庵、古牛岩等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生态旅游,探索出“支部 合作社 党员 合作社”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合作社采取支部牵头,农户同参与的方式,使参与的群众更加宽泛。按照每股5万元的资金进行入股,盈利后将利润的3%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剩余的按照股份比例分红收益,现合作社意向入股农户220户,已接待旅游4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