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罗平创新“四三”模式共建平安社区

近年来,曲靖市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发达社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的根本路径,以守牢社会稳定底线、营造平安稳定和美乡村目标,推行三心共建、三长共治、三业共抓、三好共创“四个三”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多措并举多方联动,深入开展平安细胞创建工作,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曲靖罗平创新“四三”模式共建平安社区

“三心共建”强基础

多方整合资源,实行“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模式,进一步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矛盾调解中心+社会治理中心”一体化建设,打造“全能型”党群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心,把社区居委会服务大厅建设成服务民生、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零距离”窗口,实现各类资源、管理与服务在中心“物理聚合”,产生“1+1+1>3”的“化学反应”。同时,以居民小组党支部“五强五好”建设为契机,不断延伸党群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心的“神经末梢”,拓宽服务范围,完善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政策咨询、法律维权、心理咨询等项目,明确社区、小组、联户单位各级网格员岗位的职责和日常工作任务,发挥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主阵地作用,有效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平安不出事。

曲靖罗平创新“四三”模式共建平安社区

“三长共治”聚合力

发达社区深入推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建设,结合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森林防火宣传等重点工作,推行“网格长”“河长”“林长”的“三长合一”模式,全面负责所辖区域基层治理、环境卫生、房屋建设、森林防火等各项工作,让网格长、河长、林长成为基层治理新“铁三角”。同时,持续发挥网格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作用,采取自下而上推荐、自上而下举荐、适时动态调整相结合的方式,从党员、致富能手、乡贤达人等人员中推选出“三长”,优化基层治理队伍,带动居民群众参与矛盾排查、隐患上报、群防群治、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事务。

曲靖罗平创新“四三”模式共建平安社区

“三业共抓”增动力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照1 3 N”的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支部+合作社+订单+农户”模式,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冬春蔬菜、热区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让群众找到出路,让产品找到销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因户施策保障群众就业。积极对接劳动就业中心,通过就业大数据平台,强化东西部协作,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稳岗拓岗。持续拓宽就业渠道,切实解决返乡在村劳动力就业问题,通过引导或组建劳务队到辖区产业基地、旅游景区就近务工,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因势利导扶持能人创业。始终坚持“创业一人、振兴一户”的理念,积极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依托已初具规模的种植养殖产业基地和乡村旅游产业,辐射带动致富能人主动创业,走出一条“因势利导促创业,创业带动助振兴”的新路径。

曲靖罗平创新“四三”模式共建平安社区

“三好共创”添活力

共护好家园。充分发挥积分制管理的激励作用,制定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机制,利用每月“主题党日”,由党员带头,常态组织开展村组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同时,持续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清运、森林防火常态化巡查,确保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共立好规矩。用好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约”出乡风文明、基层治理新气象。

共育好民风。抓好文化传承,深入挖掘“把式舞”“竹竿舞”“摏粑粑”等布依民风民俗,积极发展民族特色乡村旅游。深入推进创文工作,结合传统节日和民族习俗,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主题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抓好示范带动,定期组织开展“平安家庭”“最美庭院”“道德模范”等文明典型评选活动,树立群众身边典型榜样,营造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弘扬乡村“真善美”。

曲靖罗平创新“四三”模式共建平安社区

来源:罗平县委政法委、曲靖市委政法委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