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三不管”青州弥河镇成立村企党建联盟
“夏季是景区用工高峰,以前招工,得一个村一个村地给村干部打电话,帮忙找人。现在,我们跟周边12个村成立了党建联盟,企业只要在联盟轮值会上提出要求,一两天就能把人招齐,而且很对口。”8月20日,山东九龙峪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龙峪旅游”)总经理边永胜谈到今年的新变化时说。
九龙峪旅游是潍坊青州市的龙头文旅康养企业。今年以来,青州市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样板片区建设,弥河镇按照“党建引领、组织联动、景村共建、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由九龙峪旅游党支部与周边12个村的党支部联合成立九龙峪党建联盟,打造区域性党建共同体,形成了村企“共建、共享、共赢”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据了解,从2009年起,九龙峪景区开始在弥河镇桐峪沟村开工建设,双方走出一条特色“景村共建”之路。桐峪沟村村民将土地打包流转到旅游公司,进行规模化经营,形成了“一地生四金”增收模式,即土地流转生“租金”,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社分“股金”,乡村旅游挣“现金”。
此外,旅游公司还跟村民签订了安置合同,建设了桐峪沟新村,220户村民全部搬到新村。昔日破败的小山村“蝶变”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老村的旧房子则用来建设民宿。
“10多年来,正是‘景村共建’的做法,才让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体村民都住进了新房,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村民,也都能就近就业。”桐峪沟村党支部书记郭保伟说。
目前,九龙峪景区涉及弥河镇、王坟镇两个乡镇的12个村,面积达2.5万亩,总投资50亿元,涵盖观光旅游、度假酒店、红色研学、体育运动、精品民宿五大板块,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随着开发不断深入,九龙峪景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村庄数量不断增多,在土地流转价格、村民务工工资、门票待遇等方面也出现了难统一、难协调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弥河镇和王坟镇两个镇党委组织下,今年初,以九龙峪旅游党支部和桐峪沟村党支部为基础,联合周边11个村的党支部,成立九龙峪党建联盟。
在郭保伟看来,党建联盟可以说是“景村共建”的升级版。目前,党建联盟内已经建立联盟例会、书记轮值等制度,第一时间及时收集旅游企业和各村的相关需求诉求,适时召集联盟例会协商解决。
联盟没成立之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往往是各村自扫门前雪,对于村与村之间划定不清、界限不明的“三不管地带”,就容易出现垃圾成堆甚至违法占地、私搭乱建的情况。联盟成立后,各村之间联动开展工作,彻底消灭了“三不管地带”。
通过党建联盟,景区与周边村庄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联盟村庄为景区提供土地、用工等资源,景区则一心一意抓发展,并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帮助联盟村完成了村庄道路提升、绿化亮化等项目,景区内设施免费向联盟村村民开放,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弥河镇党委书记李福建表示,旅游企业与村庄共建党建联盟,打破了区划界限,密织了“红色网格”,有效实现了“一业兴多业,一企兴多村”,在人居环境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文化发展、疫情防控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引领作用,全方位助推了联盟村庄的振兴。
现在,12个联盟村几乎村村都有大项目在筹划、在建设,有的建起了千亩樱桃基地,有的建起了猕猴桃家庭农场,还有的建起了大型水上乐园。“我们在联盟引导下,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建成投资1.5亿元的青州不夜城景区,带活了项目周围夜经济,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下院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光说。近年来,仅土地流转一项,就直接给各成员村带来增收400余万元,3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
党建联盟还围绕文体、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需求,建设“健康小屋”和养老服务中心,建立“联盟—支部—党员”基层治理三级网格,将各村原有的“红色网格”嵌套进“联盟网格”中,开展矛盾排查、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工作,构建了适应联盟治理需求的服务体系。
党建引领聚合力,同行致远向未来。党建联盟将“独角戏”变成了“交响乐”,把企业的力量、村庄的力量、群众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乡村景区,持续为千年古城新崛起贡献弥河力量!(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潘伟 王靖波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