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镇光明村:党建引领、积分管理,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党建引领村级基层治理)
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四川省“川善治”千村激励计划(第一批)省级调训班上,白马镇光明村荣获了综合奖“川善治”善用奖二等奖,以及“书记交办”高效协作、“书记议事”群策群力、“点亮乡村”备受瞩目等四项单项荣誉奖,成为全区唯一荣获四川省加油耕耘者基金“川善治”专项奖励的村庄。
近年以来,白马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依托“川善治”平台持续优化乡村治理,通过“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相结合的举措,促进了数字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2023年光明村作为乐山市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村,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坚持从“小切口”入手、“微创新”发力,形成了“两委”班子带头落实、村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大平台的宣传和使用力度,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社会关注度、影响力和感召力。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举手表决“积分超市”运行规则
“利用“积分制”,我们将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和参与“五清行动”、生态治理等基层治理事务事项具化成分数,并同步建立了“正向加分、负向减分”的评分体系,通过在村里开设“积分超市”,村民用积分就可以在积分超市里兑换商品。随着乡村治理积分制推进力度的不断加大,村民对积分制的参与度、配合程度显著提升,乡村治理新活力正不断激发,乡村治理新成效也正在不断显现。”光明村党支部书记肖云说道。
组织评分团入户对村民积分进行入户评分
据悉,为确保积分制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光明村“两委”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完善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将积分细化为了8个大项89个小项,按照“一户一档”建立了积分台账。同时,该村还健全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小组为“神经末梢”、党员群众为“根系”的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评定主干体系,推动全村40名党员,划分4个党建网格,每人负责8-10户村民家庭,实施党员认领行动。在积分制工作推动过程中,党员做好示范引领,并指导督促好所在小组和联系户,营造“党员带动,群众跟跑”的良好氛围。
通过“积分制”管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此外,光明村还开设了“法治课堂”,组建了由村社干部、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党员中心户等为主要成员的普法志愿者和“法律明白人”队伍1支,不定期开展送法进村组、法律书籍送村民等法律宣传活动。同时,与白马派出所积极开展了“警村共建”活动,通过日常联勤协作、定期经验交流等工作机制,发挥了“1 1”>2的共建优势,逐步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平安共创”良好格局。今年以来,全村组织开展“警村共建”活动1次,举办普法讲座2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送法进村3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600余份,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起,调处成功率100%,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与派出所开展“党建 警村共建”活动
“乡村是熟人社会,村民们重人情,重情义,这些看得到的积分不仅让村民脸上有光,还调动村民参与村里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村民张祥云说道。
未来,光明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以看得见的“微积分”为切入点,不断“兑换”群众心里的“幸福感”。